导读:常常听老人说“烂姜不烂味”,用烂姜来做调料,但这其实是不对的,因为姜在腐烂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黄樟素,有可能会诱发肝癌、食道癌等疾病。
姜是很好的养生食物,同时也是烹饪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调料。然而吃姜并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吃的,搭配不当就会给身体造成难以预料的伤害。那么姜的危害有哪些?生姜有哪些误区?
吃姜的好处虽然很多,但很多人都盲目地乱吃姜,如果搭配不当就会对身体产生危害。下面小编就要告诉大家吃姜有哪些误区。
现代药理研究表明,生姜有抗菌、抗癌,以及抗氧化、抗衰老作用,其特有的“姜辣素”能有效治疗因过食寒凉食物而引起的腹胀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等症。此外,生姜能增进食欲,促进消化液的分泌,生姜中的姜酚还有较强的利胆作用。
姜不能食用过多,过多则大量姜辣素经消化道吸收后由肾脏排泄而刺激肾脏,并可造成口干、喉痛、便秘等。
凡属阴虚火旺、目赤内热者,或患有痈肿疮疖、肺炎、肺脓肿、肺结核、胃溃疡、胆囊炎、肾盂肾炎、糖尿病、痔疮者,都不宜长期食用生姜。
姜误区
一、烂姜不烂味
常常听老人说“烂姜不烂味”,用烂姜来做调料,但这其实是不对的,因为姜在腐烂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黄樟素,有可能会诱发肝癌、食道癌等疾病。
二、生姜配红糖
从治病的角度看,生姜红糖水只适用于风寒感冒或淋雨后有胃寒、发热的患者,不能用于暑热感冒或风热感冒患者,但不能用于治疗中暑。服用鲜姜汁可治因受寒引起的呕吐,对其他类型的呕吐则不宜使用。
三、吃姜过量
姜并非吃越多越好。天气炎热时,人们容易口干、烦渴、咽痛、汗多,生姜性辛温,属热性食物,根据中医学上的“热者寒之”原则,不宜多吃。但是可以在做菜或做汤的时候放几片生姜即可。
四、吃姜去不去皮都一样
中医认为,生姜肉适用于风寒感冒、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呕吐、女性经期受寒及寒性痛经者。而生姜皮性味辛凉、微寒、止汗,与生姜肉药性正好相反,因此生姜在用于上述病症时最好是去掉皮,以免妨碍生姜充分发挥其辛温解表的功能。
此外,生姜在用于治疗水肿时最好不要去皮,特别是当这类患者有便秘、口臭、痈疮、痔疮等内热症状时,更应使用生姜皮而不是生姜,这样就可以避免热性的生姜阻碍姜皮散火除热、利水消肿功效的发挥。至于生姜入菜,一般不必去皮,洗净即可,尤其在寒冷的冬季,烹调羊肉、火锅等热性菜肴时,最好放不去皮的生姜,只有在食用螃蟹、苦瓜等寒凉性菜肴时或脾胃虚寒者,才去掉生姜皮。
五、正中吃姜
纵观《黄帝内经》、《医林纂要》等古医书,你就会发现中国人养生,特别讲究顺应天时。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,盛极必衰,午后阴气开始升起,阳气开始收敛。而姜是生发阳气的,午后自然就不宜再吃了。正午时分,心经的气血最盛。此时吃姜,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。心火会烧得更旺。城门失火,殃及池鱼。咱们的肺就是这个池鱼。心火过旺,肺就会遭殃了,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。
六、酒里放姜
生活中有人喜欢往酒里放姜,这其实是个误区。中医认为,久食姜并同时再喝酒,容易在体内形成积热,这样不仅会使得眼睛出问题,还会使痔疮加重。但在引用黄酒时可以加一些生姜,因为可调黄酒的微苦味,但注意要少量。
姜和酒都属于温热,辛辣,具刺激性的食物,两者搭配在一起,容易造成火气大,体内燥热,甚至可能导致便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