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天气刚刚转暖,有些人便早早地脱掉冬装,换上轻便漂亮的春装。专家认为,民间的传统习惯“春捂”有一定道理,春天是多种疾病的高发期,“春捂”不能忽视。那么春捂应该“捂”
民间常说的“春捂秋冻”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,符合中医的养生之道。所谓“春捂”的含意就是说在立春以后,不要着急忙慌地脱掉厚厚的冬装换上轻盈的春装。人体经过寒冬之后,血管处于收缩状态,整个血液循环相对缓慢,抗病的能力也相对较弱。但是“春捂”一不能捂太多,要健康地“春捂”。
中医专家介绍,“春捂”也就是着重于保暖,而“春捂”的时期应该是在早春,一般从三月初到四月中旬。“捂”的程度也应当因人而异,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决定增减衣物。
一般来说,“春捂”可以遵循以下原则:随时增减衣物。注意防寒保暖,以助人体阳气生发,抗御外邪侵袭。对婴幼儿、老人和孕产妇更为重要,“老病号”更应注意防寒保暖,以预防中风、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。捂得过多也不好。如果衣物穿得过多,捂得过厚、过紧,不仅不利于肌体御寒,而且还会限制活动。
春季气温日差较大,早晚较冷,此时可适当捂一会儿。而晴日的中午时刻,气温一般都在10℃以上,此时可适当减衣服。一般来说,15℃是春捂的临界温度,超过15℃就要脱掉棉衣,否则就会超出身体的耐热限度,体温调节中枢就会适应不了,对健康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