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识 调养预防好习惯危害方法挑选坏习惯

人群 男性有车族上班族儿童女性孕产妇中老年

运动 瑜伽健身户外广场舞塑身太极武术气功减肥舞

饮食 禁忌营养食疗食谱珍品

百科 食材水果养生茶菜谱药材秘方常见病

图库 健康美食旅游搞笑社会

当前位置:普瑞健康 > 人群 > 中老年 > 正文

油耳朵怎么治疗 油耳朵是什么

2017-05-22 11:42 来源: 普瑞健康网 小贴士: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

导读:油耳朵的理解会认为是不是耳朵里有油呢?其实不然,而是耳朵耵聍的一种状态,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油耳朵,油耳是不是病呢?

  油耳朵的理解会认为是不是耳朵里有油呢?其实不然,而是耳朵耵聍的一种状态,下面就来给大家讲讲什么是油耳朵,油耳是不是病呢?

  什么是油耳朵

  “油耳”又名湿型耵聍、湿耳朵、软耵聍、油状耵聍等。耳朵包括外耳、中耳和内耳。外耳又分耳廓和外耳道。外耳道约长3公分,在其外1/3的耳道皮肤上长着细毛,并含有皮脂腺。皮脂腺是正常的分泌腺。它排泄油状皮脂,有润滑皮肤和对外来异物,如昆虫等有粘着作用。

  耳道分泌物多数人是干燥成鳞屑状,略呈淡黄色的痂块,叫干型耵聍。少数人分泌物始终呈油状或糊状粘稠的、颜色为深褐色的物质。“油耳”的发生与人种和民族有关,有人统计,虾夷族占100%,白人和高加索人占90%,蒙古人为20%,日本人在20%以下,而我国汉族的发生率最低,在5~7%.

  油耳的症状

油耳朵怎么治疗 油耳朵是什么

  “油耳”无自觉症状,但常有腋臭。这油耳和腋臭虽然发生在不同的部位,可是,它们的关系却如同一对“胞兄弟”,是由遗传规律所引起的。“油耳”不传染别人,但是油脂样物质若堆积过多,堵塞外耳道,影响声波传入,则可引起听力减退、耳鸣和耳部不适感,称为耵聍栓塞,此时需要治疗。

  油耳的治疗

  有“油耳”怎么办?可以用棉签蘸3%双氧水、7%酒精、4%硼酸酒精(任选一种),轻轻卷擦外耳道分泌物。卷擦过程不可将棉签探入耳道过深,以0.5~1公分为宜,当心擦伤外耳道皮肤及鼓膜。如已形成耵聍栓塞,应及时请医务人员取出。

  油耳朵怎么治

  不可用力抠耳朵,擤涕时也不可用力过度。

  注意预防和及时治疗咽鼓管周围的器官炎症,例如鼻炎、鼻咽炎、咽炎、扁桃体炎等,避免这些部位细菌蔓延到咽鼓管。

  注意保持耳内清洁,预防鼓膜外伤,已有鼓膜外伤未愈或者陈旧性穿孔者不宜游泳,洗澡和游泳时须避免污水进入耳内。

  中耳炎是导致婴幼儿聋哑的一大原因,所以要定期预防接种,从小注意体格锻炼,多到户外活动,多晒阳光,促进新陈代谢,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。

  天气寒冷或气候变化剧烈时,要注意防寒保暖,预防上呼吸道感染。

  耳朵内常有脓液流出,一定要经常将耳内的脓液清洗干净。

  耳朵需要好好保护才可以,因为耳朵的重要性我们应该都了解,经常掏耳朵对耳朵的伤害也是蛮大的,现在可能没看出来什么伤害,当我们的岁数上升的时候就会有明显的症状。

  具体做法是

  将耳廓向后下方牵拉,同时将耳屏向前推移,使外耳道变直张开,再用消毒棉签轻轻进行清洗。

  在洗澡、洗头前,要用消毒棉球填塞两个耳孔,防止污水进入耳朵。此外,不要跳水或游泳,防止因鼓膜破裂而导致听力受损。

  饮食要清淡、容易消化、营养丰富,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,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,如酒、葱、蒜等,以防热毒内攻。

  平时,也可以多吃一点清火败毒的食物,如金银花露、绿豆汤等。

  油耳是不是病

  耵聍分为两种,即干性和油性。耵聍为外耳道软骨部上的是由皮脂、耵聍腺分泌物以及外耳道皮肤脱落的角蛋白碎屑混合而成的,耵聍腺是一种特殊的汗腺,位于外耳道外侧(此处常长有耳毛),分泌淡黄色粘稠液体,有杀菌、抑制真菌生长及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灰尘、小虫及预防鼓膜干燥的作用。

  在正常情况下,这些分泌物干燥后所形成小块薄片,附在外耳道皮肤表面,这一层很薄耵聍,借着鼓膜及外耳道表皮的向外移行生长,不断向耳道口移动,最后借咀嚼、头位变动、张口以及下颌关节的运动等活动时自行脱落排出。

  有一部分人分泌的耵聍为不易干燥的油状,称油性耵聍(俗称油耳朵,为先天性遗传所致)。 “油耳”患者往往父母或一方也是具有“脂性耵聍”,油耳的发生与遗传有关。

  “油耳”并不是什么大的病症,如过我们不随便的乱治疗可能会自愈,“油耳”也不会对听力产生较大的影响,不需要特别积极的治疗,但是平时一定要注意护理,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耳朵。

  中耳炎是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、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。常发生于感冒后,或不知不觉中发生。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。有自听增强。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,也可为持续性,有时会抽痛。慢性者耳痛不明显。

  中耳炎常伴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,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。另外还有耳鸣:多为低调间歇性,如“劈啪”声,嗡嗡声及流水声等。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、擤鼻时,耳内可出现流水声等。

  总结:耳朵的保护是每个人都有的责任,不能随意的伤害耳朵,尤其常用耳机听音乐的一定要注意。

返回首页
相关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