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活了101岁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,在他的医学著述《千金翼方》中指出:“平日点心饭后,出门庭行五六十步,中食后,行一二百步,缓缓行,勿令气急……食毕行步,踟蹰则长生。
活了101岁的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,在他的医学著述《千金翼方》中指出:“平日点心饭后,出门庭行五六十步,中食后,行一二百步,缓缓行,勿令气急……食毕行步,踟蹰则长生。”于是,千载而下,“饭后百步走”成为了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一个养生观,许多人也因之养成了饭后散步的健身习惯。然而,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,人们开始对这句话产生了怀疑,甚至出现了“要活九十九,饭后不要走”这样对立的说法。难道是因为古人受知识所限,说错了话?如果说这个观念是错的,那么它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养生的经典格言?如果说这个观念是对的,又为什么在现代受到了激烈的抨击?
一个是要求“走”,一个是不能“走”,“走”还是“不走”似乎成了性命攸关的大问题,撩拨着人们的好奇心,渴望能把这两种对立的观点弄个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。
其实,要弄清楚饭后该“走”还是不该“走”的问题,只要将其细分为几个相关的小问题,人们就能从中去获取相应的参考价值,再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来决定“走”还是“不走”了。
问题一:“饭后”指的是哪餐饭后
孙思邈提倡“平日点心饭后”散步,不拘于哪一餐饭,而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较古人而言,快了许多倍,早饭后要急急忙忙地去上班工作,午饭后也要参加必要的活动,只有晚饭后才能有时间歇下来。所以,这个“饭后”放在当今来理解,理所当然地指的是晚饭后。奔忙了一整天,晚饭后散散步,轻轻松松,对身体大有好处;如果吃了晚饭就一卧不起,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消化缓慢、失调,造成体内杂物、废气的积存,积聚后生病。晚饭后散散步,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,的确具有使身体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健身效果。